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林卫宠
东南网2月7日讯 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是今后五年福建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紧盯经济和产业发展之急需,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加快建设人才特区、产业人才聚集基地和企事业人才高地。这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省战略,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打赢人才机制创新攻坚战。产业“机制活”呼唤人才“机制活”。在党管人才格局下,“机制活”彰显人才工作的强大生命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实现“机制活”的根本路径,也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瞄准改革中的重点难点任务,确定了“路线图”“施工图”。创新人才机制,既要推进简政放权,强化引人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和落实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自主权,推动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又要抓好机制创新,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深化职称、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构建能力业绩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社会化职称评审机制;既要做实“留”的文章,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促进创新创业活力迸发,还要做足“动”的文章,破除体制机制壁垒,促进人才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引导人才向基层、向创业创新一线流动。
抢占产业人才发展制高点。“产业优”呼唤“人才优”。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产业优”的核心要素。实现产业优,既要求人才队伍优,也要求人才机制优,还要求人才环境优。当前,我省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匮乏,对创新驱动的支撑能力不强。要坚持高端引领,引导高层次、高技能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通过主动跟进和对接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优化人才资源供给,精准响应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要素培养链、引进链、集聚链。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构建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用”的思维引领人才机制优化,把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着眼于宜业宜居,倾力打造创业创新帮扶有“力度”、居家生活配套有“高度”、来闽人才有“舒适度”的创业创新优质生态。
开辟人才效益转化主战场。“人才富”是“百姓富”的应有之义。让人才在创造价值、服务社会中实现“名利双收”,是“百姓富”的重要内容。要实施好引进高层次人才、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等重大人才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加大选拔培养支持力度,激励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在创新发展中成为广受各界尊崇的“科技明星”“创业明星”;要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坚持以用为本,让“用好”“用活”“用足”成为产学研协作机制的灵魂和精髓,不断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科技人才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增收致富,增强获得感;要构建完善的人才效益转化支持体系,鼓励产业技术研究院、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站点等平台建设,推动国家级科研单位和国内一流高校在我省设立机构或开展深度合作,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人才与企事业单位开展线上线下合作;要搭建强有力的人才发展载体,支持互联网经济人才、留学人才和台湾人才在闽落地创业,推动福州、厦门、平潭人才特区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发挥多区叠加效应,打造一批产业人才聚集程度高、创新创业活跃、转化效益显著的主阵地、主战场。
打造人才服务保障新气象。人才服务环境、保障环境是人才发展“生态美”的核心要素。优化提升人才发展环境,是优化创业创新生态和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提升人才服务,构建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壮大各类人才中介服务组织,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鼓励闽台两地人力资源机构互设分支机构,培育引进各类专业性社会组织和猎头机构;要优化人才保障,强化政府人才公共服务,健全机构、简化流程,落实在人才投入、人才扶持、人才激励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打造一站式、全流程、专业化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打造一流服务品牌;要推进人才法治环境构建,推动地方性人才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快人才法制化进程,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发展环境;要加强人才工作科研宣传、人才表彰奖励,持续营造爱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级政府人才管理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产业发展主旋律,打好人才工作攻坚战,开创福建人才发展“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