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去年启动“二次创业”四年行动后,当地组织部门聘请65名区内外高层次人才组建专家服务团,服务企业发展、服务政府决策、服务民生改善,在实现人才共育共享的同时,也让人才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引擎。
企业升级的“助力器”
“石棉板垫片换成金属垫片”。泉港“专家服务团”成员、德立化工公司何仕新高工的“金点子”,让方兴化工公司生产的透明聚苯乙烯不再有黑点,销量随之增长。
泉港去年开展专家服务团“把脉献策、助力发展”活动,组织相应领域专家到有技术需求的企业问诊把脉,同时开展助力企业发展“十佳金点子”评选,鼓励专家从项目生成、工艺优化、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铺设一条引智入企的“绿色通道”,受到当地企业欢迎。“专家服务团65个成员的专业涉及石化、港口、环保、农业、经济、物流等多个方面。我们把专家名单和相关资料送给各企业。企业可根据需要直接与专家联系,也可把遇到的难题反馈到区里,由区职能部门搭配相关专家提供服务。”泉港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近年来泉港辖区内联合石化、国电等大型石化企业吸引集聚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同时中小企业一方面因技术革新、转型升级任务,对人才和技术十分渴求,但因实力等原因,存在留人才难、引人才难问题。“为实现区域人才共育共享,我们通过企地联席会,整合优化了地方和企业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资源,同时组建专家服务团,为中下游企业及时提供技术方面服务,做到聚才成团、引智入企、借力兴业。”泉港区委书记洪自强说。
从日前召开的泉港助力企业发展“十佳金点子”表彰会上了解到,一年来泉港“专家服务团”已为当地60多家企业提供70多条“金点子”,破解技术革新难题35项,引进3个急需项目,筹建2个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实践基地。“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技术上问题,但由于暂时缺乏相关人才,一时无法解决。通过这种服务团的形式,为企业有针对性地把脉,较快找到改进提升方案,更会出效果。”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白民义说。
绿色发展的“智囊团”
“不能盲目引项目,更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构筑招商选资、项目引进的科学机制,对于泉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石化港口新城,尤为关键。
项目入驻前,专家先把关。近年来,泉港区探索推行项目准入专家评审制度,请专家在招商引资方面为政府把好产业导向关、项目准入关。“在项目入驻前,业主要先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我们依托专家服务团召开评审会,从产业政策是否许可、土地规划是否合理、工艺技术是否先进和环保安全是否可靠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严格把关,并形成评审情况报告,作为区委区政府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凡是没有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不得入驻。”泉港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家服务团同时对拟入驻项目布局、生产工艺等提供专业意见,引导企业在产业链中找准位置。
“请专家把好产业发展导向关。通过推行项目准入专家评审制度,让专家更有效地服务泉港产业发展决策,抬高了项目的入驻门槛,提升了项目质量,保证了石化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泉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朱云鹏说。近年来,该区以填补产业空白为目标,重点吸引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企、实力雄厚民企参与产业链对接延伸,引进一批环保型、高附加值项目,做大做强区域板块经济。去年泉港石化产值达7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而且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良”以上,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成为泉州首个获评为“福建省森林县城”的县(市、区)。
农民致富的“领航员”
泉州唯一海岛行政村——惠屿岛上的村民大多以养殖为生,因为缺乏技术,每到夏天,鲍鱼的成活率并不高。去年泉港专家服务团成员、省水产研究所副主任林琪走访惠屿岛海产品养殖基地时,面对渔民难题,他们建议采用铺设遮阳网帮鲍鱼“度夏”。
渔民按这法子一试,去年鲍鱼成活率提高不少。“在现有养殖筏架上铺设遮阳网帮助鲍鱼‘度夏’,实施起来成本较低,水质有保障,鲍鱼成活率从30%提高到55%-60%,去年我们村养殖业年产值高达5500多万元,人均收入2万多元。”惠屿村养殖基地负责人肖清林高兴地说。
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泉港把专家服务团请到农业生产一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制定产业规划、选准发展项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业等方面,为农村基层提供服务。“我们根据各村的村情实际和区位特点,帮助他们分析发展什么样的项目更有‘奔头’,并做好产业规划。在项目投产之后,我们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碰到的技术难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服务。”专家服务团成员林琪介绍。
在专家引领下,泉港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建成9个省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和2个市级示范区,万亩蔬菜、万亩黑山羊、万亩油茶、万亩花卉盆景、万亩藻类养殖和涂岭红茶产业等特色农业迅速发展。目前该区已形成以利农公司为代表的精细化设施农业,以鑫盛海带、宏情食品等为代表的精深化农产品加工业,以红星生态园、绿笛、三青、肖厝网箱养殖、惠屿、樟脚等水乡渔村为代表的精品化农业综合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去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145元,比增12.2%。